拖延心理學
這個是我2018年初離職之後閱讀的書,因為回想人生總是被拖延所困擾所以找了這本書來看。
希望可以改善問題,也趁機多了解何謂拖延症。
這本書很厚,是用論文所改寫的,內容上較為生硬,很多理論或者是其他人的研究文獻引用,
採用比較平鋪直敘的手法,也舉例了諸多案例。
但是並不是用生動活潑的文筆,在初期閱讀的時候有點吃力。
內容針對了拖延做了各種分析,從中判斷拖延的成因是何種心理狀態之後才能加以改善。
書中分成兩大段落,第一段落是認是拖延症。第二段是克服拖延症。
每個段落都有詳細的舉例分析以及拖延症的種類,以及拖延者心態的描述。
舉例來說
完美主義者因害怕失敗而拖延
怕自己太成功而招致忌妒而拖延
以拖延方式來要求控制權
宣示主權的拖延
害怕獨行的拖延
恐懼人群親近的拖延
事實上還有很多類型,但是這樣做了詳細的區分之後比較容易觀察拖延者的心理狀態。
針對心理狀態問題做改善,自然拖延狀況也比較容易獲得舒緩。
在看完書之後我也稍微分析了自己的當時在工作的後期的拖延症狀。
因為我做不到,但是反映了又無法得到幫助,所以拖延<<這個是我目前的理解。
但是責任感又讓我的心理壓力累積所以實在是做不下去了只好離職。
書中還有提到拖延者的主觀時間和一般人的客觀時間感受有所不同,
或者是現在某個時區之中 ( 沉迷於過去的輝煌時期 )<<丁守中嗎(大笑)
如果自己是屬於在時間掌握上面較難跟上一般人的客觀時間的話,
需要透過腦袋的刻意練習讓自己掌握時間。
探討到拖延根大腦的關係
1.感受性:拖延可舒緩壓力,進而變成習慣拖延。 <<這個應該是一般人最容易的狀況。
2.因為兒時記憶的影響 <<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有因為拖延獲得益處的話,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未來的行為。
3.被周圍的人影響
4.憂鬱症
5.過動症
6.注意力缺陷症
7.焦慮症
8.壓力影響 <<我應該比較屬於這個狀況。
9.生理時鐘 <<當要強迫夜貓子早起的時候,容易發生拖延狀況。
10.睡眠中止症 <<嚴重睡眠不足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。
11.其他疾病
也分析了5種家族比較容易養出拖延習慣的小孩
1.家長有施壓傾向
2.家長對孩子保持懷疑傾向
3.家長對孩子控制傾向嚴重
4.家長對孩子的依附傾向嚴重
5.家長對孩子的疏離傾向明顯
這段也算是一定程度的兒時記憶的影響。
至於第二章節的改善拖延症,
先找出自己是屬於哪一種傾向的拖延然後對症下藥。
先盤點拖延的後果之後開始擬定計畫List,接著執行計畫。
也要改善時間觀念,將工作項目細分,了解自己實際執行的時間,
也可以將生活的簡單事情做條目,逐步完成,增加成就感或者是達成感。
學會拒絕別人不必要的依賴,學習接受有益的事情。
藉由運動開始改變,發起正念思考模式。
給注意力缺陷症候群的拖延者的建議,包池精簡,只做重點,不要把事情複雜化。
架構和慣例的重要性,別努力精進自己不擅長的事情。
在比較後面的篇幅也有討論到異國文化與拖延的關聯,比較常發生在有多國籍員工的公司內部。
如何和拖延者工作以及相處,需要跟對方協商。
整本書很厚扣掉引用的部分大概有280頁,內容講得很細,看完對拖延症真的會比較有體悟。
不過主要還是差別再有沒有實際執行。
文中也有提到對工作反感也會造成拖延,總之一件明明該做的事情但是卻不想做的話,
就先找出心理原因然後再加以突破。
我自己實踐起來的感想是可能會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,心理狀態才終於回到正常的自己。
確實是一件不容易也辛苦的事情。